五洲陶瓷宽体窑点火投产
从名不见经传到产区陶企龙头,从传统抛光砖产能大户到长江以北地区“釉面砖之王”,从单一规格到现在主流地砖规格的全系覆盖,从传统建陶小厂到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再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面对来自市场、政策、环保、疫情等诸多压力背景下,位于东北陶瓷工业重镇辽宁法库的沈阳五洲陶瓷,并没有像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那样,随波隐忍,裹足不前,而是以不屈之心加速企业技改升级,逆势而上。
01
航母级宽体窑正式出砖
科技赋能开启发展新征程
6月2日,在沈阳五洲陶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号车间,东北地区首条3.25米宽体窑试验性点火;6月18日,宽体窑完成全部环节的压力测试和产品品控管理;7月1日,在沈阳五洲陶瓷各部门负责人、窑炉建设承包商、沈阳市有关领导、法库陶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以及数十位经销商代表、员工代表共同见证下,预示企业蓬勃发展的兴盛之火冉冉升起。
仪式上,沈阳五洲陶瓷董事长林峰表示,地区首条航母级宽体窑成功点火投产,这是五洲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产能的大提升、产品质量的大提高,综合能耗的大下降,将使五洲陶瓷生产的每一块瓷砖都将具备更强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五洲陶瓷至此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纪元。
“电耗下降约20%,燃气能耗下降18%以上,在相同长度情况下,一条3.25米宽体窑的产量相当于2-3条传统辊道窑。”宽体窑承包商刘先生表示,由于注重在结构、设计、选材等方面的不断优化,为五洲陶瓷设计建造的这条宽体窑,产能提升更大,产品优等率更高,节能效果也更加明显,未来,五洲陶瓷产品的成本优势将更加凸显。
“用心做好营商环境,培育肥沃的产业发展土壤,才能真正凝聚企业投资的决心,发展的信心,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地方民营企业。”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孟庆坤表示,沈阳五洲陶瓷斥巨资建设的首条宽体窑点火投产,这是福建籍企业家深层次扎根东北,扎根法库的实证,是法库县营商环境日益改善的必然结果,更是法库陶瓷工业企业技改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02
五洲日产12万方
跻身长江以北陶企前三
据了解,沈阳五洲陶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占地面积500亩,建有三条高档地砖生产线。作为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陶瓷企业,五洲陶瓷拥有多项技术发明专利,引进的多种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工业4.0装备,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的飞跃,主要产品有通体大理石、岩板等系列产品,规格有800mm× 800mm 、600mm ×1200mm、750mm ×1500mm、900mm ×1800mm,并可以实现规格定制。2015年,五洲陶瓷被评为市民满意十大绿色陶瓷品牌、2017年被评为中国建材企业500强、2020年被评为环渤海地区最具影响力企业、2021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被评为辽宁省建材行业十三五示范标兵企业。
而随着首条3.25宽体窑点火投产,五洲陶瓷日产能也由原来的6.8万平方米跃升至12万平方米,产品品类也更加丰富,在正常11个月生产周期内,企业年度产值将首次超过10亿元。
对比《陶瓷信息》陶业长征·中国建陶企业产能普查(2020版)调研数据,五洲陶瓷凭借12万平方米日产能,10亿元年度产值两项数据,将成功跻身长江以北地区、产区釉面砖生产企业的前三强。
行业权威专家表示,对于中国建陶企业来说,10亿元产值是一个分水岭,没有科技赋能,低档化、同质化的传统建陶企业根本无法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企业以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的重要体现。迈过了这道槛儿,企业就成功进入了中国建陶企业的第一集团,第一方阵,才能真正有效应对未来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和行业大洗牌。
“大产能、大产量意味着更大的销售压力,今天的五洲已经有这样的勇气和担当,敢于向地区违规串货说不,向个别经销商肆意降价扰乱市场行为说不,也更有底气与国内一线品牌陶企开展深层次的产销合作。”采访中,林峰表示,2022年是五洲陶瓷发展的新起点,通过品牌升级、品质升级、服务升级,五洲正在实现由产区品牌向国内一线品牌的迈进。五洲陶瓷将坚持以“一流的品质为目标,完善的售后为导向,新产品的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企业发展体系,除了进一步满足辽、吉、黑、蒙、津京冀等重点市场客户外,还将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国际一线品牌的代工合作。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在“危”与“机”面前,沈阳五洲陶瓷更愿意相信后者,并为之努力实践。